陳賽娟院士等團隊:元旦前后北京等地疫情接近尾聲:魚餌選擇

時間:2024-01-29 16:56:32 作者:魚餌選擇 熱度:魚餌選擇
魚餌選擇描述::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賽娟31日表示,近期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癥狀的人群中,重癥主要集中在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群體中;元旦和春節即將到來,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都需要重點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國家重大基礎設施(上海)陳賽娟團隊和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范小紅團隊聯合攻關,在Frontiers of Medicine發表研究論文《初步分析我國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中奧密克戎亞型多樣性與流行病學特征》。研究人員初步判斷,此輪奧密克戎疫情感染人數于2023年元旦前后在北京、廣州、上海、重慶等城市接近尾聲。基于對重慶市主城區和郊區數據的數學模擬分析,研究團隊認為,疫情峰值在郊區有所延后,且其感染峰值將在春運期間因疫情擴散加速而顯著增強。對于四川、陜西、甘肅、青海等省,估計在農村和中小城鎮地區的感染峰值將于2023年1月中下旬出現。奧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 Pango命名系統編號:B.1.1.159)是當前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的值得密切關注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相對于新冠病毒的早期變異株(如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奧密克戎的感染能力、免疫逃逸能力顯著增強,但是其侵襲肺部引發重癥的毒性能力則顯著減弱。隨著疫情演變帶來的病毒傳播途徑的變化,多個奧密克戎亞型在國內同時傳播。陳賽娟團隊和范小紅團隊聯合攻關旨在評估調整疫情防護措施之后奧密克戎毒株在境內的傳播模式、有癥狀感染者中重癥患者可能比例以及此波疫情在大城市和中西部農村的走勢。 研究人員分析了當前境內流行的奧密克戎亞型種類,重癥危重癥患者在感染者及住院患者中的比例,并用數學建模對疫情走向進行模擬預測。陳賽娟院士說:“我們對上海地區今年秋冬季的感染者隨機抽樣研究,進行了新冠病毒基因組測序與分子流行病學分析;持續監測國內流行的新冠病毒種類,同時評估每個變異株的感染力和致病力,判斷疫情發展情況。”通過對2022年秋冬期間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收治患者中隨機抽取的數百例樣本進行基因組測序,研究團隊獲得369個高質量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這些病毒基因組共包含30個奧密克戎亞型毒株,其中355個(95.95%)基因組序列集中在5個奧密克戎亞系,主要毒株包括已報道在北京和廣州等地流行的BF.7和BA.5.2和近期歐美地區出現的BQ.1和XBB。據了解, 結合感染者的旅行史和感染接觸史,研究人員證明有北京或廣州疫情接觸史者分別主要攜帶BF.7和BA.5.2亞株;從海外入境上海的感染者主要攜帶BQ.1和XBB;而上海本地感染者中除了BA.5.2以外,還有多個奧密克戎亞株相對占比較高。這些結果中尚未發現新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研究指出,國內農村和中小城鎮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且有大量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人群;春運期間城市和農村人口流動將極大影響疫情走向。研究團隊認為,當前急需為奧密克戎疫情向農村地區擴散啟動應急計劃,將更多醫療資源配置到農村基層,做好有效藥物和新型疫苗的應急使用許可,做好抗新冠病毒特異藥物及輔助性藥物、療效確切的中藥的生產儲備、分配和臨床合理使用;實施分類、分層治療,加強中小城鎮重癥救治能力;繼續精準用好非藥物性公共衛生措施(在室內空間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公共交通工具適當增加班次以避免人群過于擁擠等),努力削減疫情峰值,緩解醫療系統和醫務人員的沉重壓力。研究團隊同時提出,要繼續做好高危人群全程免疫接種,啟動高風險人群的第四針免疫加強針接種;加強個人家庭防控知識技能普及,做好健康宣傳和風險溝通,保護民眾特別是困難群體的生命健康,確保中國平穩走出疫情,促進社會經濟有序恢復發展。(記者 陳靜)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陳賽娟院士等團隊:元旦前后北京等地疫情接近尾聲-魚餌選擇】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