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不是因為吃多了?減肥就這 3 條路:釣魚冷知識分享心得分享分享

時間:2024-01-28 05:55:52 作者:釣魚冷知識分享心得分享分享 熱度:釣魚冷知識分享心得分享分享
釣魚冷知識分享心得分享分享描述::多次嘗試減肥之后,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認真想過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肥胖?可能大部分人會說:就是吃多了唄!可是,為什么別人吃得不少也沒胖,你吃得不多也胖了呢?所以,胖瘦的事情,有很多很多的影響因素。不是看餐盤里食物多少那么簡單。即便我們對胖瘦進行嚴格定義,不考慮骨架的影響,只考慮體脂是否超標的問題,問題也很復雜。首先遺傳因素就不一樣。這事就沒法攀比了......其次身體的代謝率不一樣。這事和肌肉量以及身體狀態有關。活躍有精力的人代謝率高,同樣飲食情況下不容易長肥肉;身體沉重容易疲乏的人代謝慢,同樣情況下就更容易長肥肉。此外,食物的內容也不一樣。即便熱量一樣多,營養素供應全面的膳食不容易胖,比如各國推崇的地中海膳食、得舒膳食(DASH Diet)等膳食模式,長期而言都是不太容易胖的。當然,還要考慮到體力活動的量。不僅僅要考慮職業活動和體育鍛煉,還要考慮到一天中的總體力活動,包括通勤方式、家務、業余愛好等。即便把這些因素全部考慮到了,有時還是會發現,飲食熱量不能完全解釋體重變化,這讓人們感覺到非常困惑。比如說,有些女士發現,按照我做的減肥食譜吃,比自己以前吃得多,每餐都特別飽,可是居然體型變瘦了!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有關減肥和增重的原因,有兩個主要的理論(Ludwig DS,AJCN, 2021),它們各有一些實驗證據。沒有耐心了解科學內容的朋友,可以看突出顯示的字體,以及文末的建議。傳統理論是「能量平衡」理論。它認為,體脂增加是能量正平衡造成的。吃得多,動得少,或因為各種原因代謝率下降,飲食量卻沒有下降,于是食物攝入能量多于身體消耗能量,體脂肪就會增加。這種理論因為簡單明了,被擁捧多年,為大眾所熟知。擁護它的學者認為,現在社會中食物變得更美味了,而家務、工作的體力活動消耗更少了,所以人們情不自禁地多吃而少動,造成能量正平衡(入大于出),所以會長胖。少吃 + 鍛煉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從歷史角度來看,傳統理論基本能夠解釋大眾的體重狀態。從幾千年前的古人,到革命戰爭時代,乃至幾十年前的貧困年代,體力活動量都要遠遠大于現在。那時候交通基本靠走,干活基本靠手,所以不需要控制飲食,而且膳食中都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胖人卻是很少見的。即便在當今社會中,也的確有很多人通過控制飲食和增加運動而成功減肥,乃至長期保持健康身材。看看那些身材優美的藝術體操運動員,以及參加選美的各國美女,都是靠辛勤鍛煉和科學飲食來保證完美體型狀態的。另外一個是「血糖調節」理論。它認為,是餐后血糖過高,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而胰島素分泌多了,會抑制脂肪分解,促進脂肪合成,從而逐漸引起肥胖。第二種理論目前相當火爆,它把長胖的罪魁禍首歸結為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就是糖和精制淀粉。它也被很多推廣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的人作為理論基礎。的確也有很多人發現,少吃主食之后就變瘦了,飯后也不困了。也有人發現,減少精白碳水食物之后,血脂水平下降了。兩種說法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也都有人擁捧,但也有人反對。有很多人發現,少吃一點就會餓啊,鍛煉后也不一定能減重啊。有人發現,少吃主食會掉肌肉,腦子也不好用了。血糖調節理論的擁護者們,試圖用各種研究證據來證明,能量平衡理論是錯誤的。他們說,高熱量的美味食物,只能引起短期的食量增加;長期而言,食欲會適應它,而不會一直保持很大的食量。的確,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總體食量比幾十年前要少多了。過去用大海碗吃,現在用小碗吃。反之也有研究發現,不好吃的東西,暫時是不愛吃,但如果只有這個吃,人或實驗動物也會適應,甚至吃的總量更多。所以,靠「吃不好吃的東西」「控制飲食熱量」來減肥,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他們說,食品上有營養標簽標注能量,健康教育人士天天喊著讓大家少吃多運動,然而肥胖率并沒有因為這些措施而下降。他們又說,人們每天的食量和活動量并不完全一致,能量平衡差距在300千卡以內時,身體并不會有明顯感覺,但是,多數人的體重卻能長期保持恒定,這是能量平衡理論所難以解釋的。他們認為,長期吃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造成血糖上升過多,引起胰島素抵抗,才會造成脂肪過多合成。由于血糖波動造成低谷,身體以為處于缺乏能量,減少能量消耗,又會增強食欲,對碳水化合物更加向往。在吃較多碳水化合物的發展中國家中,在主食變得更加精白、柔軟、好消化之后,肥胖率都會有大幅度的上升,給這個理論也提供了證據。所以,這些專家認為,如果降低血糖負荷、減少血糖波動的話,就可以降低胰島素水平,提升 GLP-1和 GIP 兩種胃腸激素的比值,促進脂肪分解氧化,食物攝入量也會自動降低到合理水平。此時,對食物本身的熱量值就不必那么斤斤計較了。相關文章的作者表示,這里說碳水食物升血糖造成麻煩,只是提示大家適度控制膳食的血糖負荷,選擇低 GI 的食材,適度減少碳水總量,但并不是要像生酮飲食那么極端地排斥所有碳水化合物食物。我的看法是這樣的:肥胖成因本來就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兩種理論都有意義,沒必要互相排斥,而應當互相補充。對胰島素敏感性較好的人群而言,在保證營養全面的基礎上,適度少吃 + 多運動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減肥效果,這已經被無數案例所證實。但對胰島素抵抗或有糖尿病傾向的人群而言,降低血糖指數(GI)或降低血糖負荷(GL),會比單純減少熱量攝入起到更好的效果,這個也有不少人體實驗證據。綜合兩種理論,從邏輯上來說,減肥的吃法只有這么3條路:第一條路:大幅度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改成用蛋白質和脂肪來供能。同時一定要保證熱量充足(否則肌肉流失會很嚴重),還要把本來存在于谷薯類的多種營養素、保健成分、膳食纖維都通過營養補充品來補足。這就是目前很多人追捧的低碳水化合物減肥和生酮減肥的路子。這條路僅適合身體底子好、消化能力強、對蛋白質和脂肪處理能力好的人短期用,長期安全性尚未得到驗證,因為它對肝腎功能和消化功能的要求高。此外,還需要經濟基礎雄厚,因為長期實施起來成本也高——每餐拿魚肉蛋堅果等當飯吃,配合大量有機蔬菜,資源消耗太大,碳排放太高。買各種營養補充品也都是價格不菲的。部分人難以耐受低碳水化合物膳食,身體處理蛋白質和脂肪的能力差,有腸道功能障礙,有尿酸過高、甲狀腺功能紊亂、骨質疏松、肝腎功能低等情況,可能不適合這種方法。第二條路:吃夠熱量,也吃夠碳水化合物,按膳食指南的建議,每餐吃適量的魚肉,加上大量的蔬菜,但主食更多地選擇低 GI、慢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以便降低餐后的血糖波動。比如說,在主食中加入1/3到1/2的全谷雜糧,再搭配肉菜一起吃。這是一個安全、健康又可持續的減肥飲食方式,適合大多數人,特別是離不開主食,而血糖控制能力又比較差的人。它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利于降低全因死亡率,也能降低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和其他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多項研究證實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40%~55% 之間時,全因死亡率風險較低。這個模式的第三個好處,就是它有利于節約資源、節約成本。畢竟吃全谷雜糧加少量魚肉,要比每餐大碗吃魚肉蛋堅果等要低廉多了,碳排放也少多了。我此前發布的減肥食譜,大多數是基于這個理論模式。不過,消化能力太弱的人,可能會覺得慢消化食物難以接受。也有一部分人覺得烹調雜糧食物比較麻煩,市場上難以購買方便食品。這個問題其實是可以解決的,如果市場上有足夠的需求,提供含全谷雜糧的即食產品在技術上并不困難。第三條路:吃夠熱量,也吃夠碳水化合物,適度增加蛋白質。膳食 GI 值看似沒有刻意控制,但通過合理搭配蛋白質食物和蔬菜,可以降低血糖波動,同時配合較多的增肌運動。這種方法適合血糖反應正常的人,特別是內臟脂肪不多但肌肉不足,以往營養供應偏少的人。供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供應,再稍微增加優質蛋白質,就有利于增加肌肉。這是因為適度的血糖和胰島素反應有利于蛋白質合成。我所發布的三日減肥食譜大致是基于這種原理的。其實,如果第二條路加上運動,也能得到更好的效果。運動不僅能夠消耗熱量,而且能夠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幫助控制餐后血糖,逆轉代謝紊亂。即便體重沒有下降,運動也會減少內臟脂肪,消耗血糖,改善身材。如果身體消化機能較好,以往食量較大,還可以用第三條路加上限時進食的方案,如每天只在8-10小時之內進食,也可以改善減肥效果。每一條路都有適合的人,它們可以互相取長補短,沒必要非此即彼,爭個高低上下。對于需要減肥的人而言,選擇自己能接受的,身體反應好的,可以長期持續的,能讓自己感覺更有活力、更愉快的方法,就可以了。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肥胖不是因為吃多了?減肥就這 3 條路-釣魚冷知識分享心得分享分享】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