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度30%的酸,也敢在家刷?小心爛臉!:水域探索分享心得

時間:2024-01-28 20:54:41 作者:水域探索分享心得 熱度:水域探索分享心得
水域探索分享心得描述::“其實知道刷酸容易爛臉,但無奈我經常出油爆痘爆閉口,刷酸是我能找到的最快解決途徑。”有人在社交平臺上這樣寫道。“刷酸治療”在醫美流行,自刷酸也悄然興起,不少人就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在家刷酸的經歷。“早A晚C,周末刷酸”,成為眾多愛美人士流行的皮膚保養密碼。自刷酸有風險刷酸,在醫美項目中又叫“果酸換膚”,是一種化學剝脫術,即利用高濃度的果酸促使老化角質層脫落,從而加速角質細胞及少部分上層表皮細胞的更新。“果酸換膚也是屬于醫美范疇,需要在有醫療資質的機構做。”醫美從業者張女士告訴中新網,“也有一些人覺得去醫院刷酸麻煩或者比較貴,所以選擇在家自己刷,不過這種一般使用到的酸濃度很低,跟醫療意義上的刷酸不一樣。”“醫療機構皮膚科常見的‘刷酸祛痘’,治療時果酸常用的濃度為20%、35%、50%和70%,水楊酸常用的濃度為20%-30%。”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站日前發布一篇刷酸科普文章指出。“而化妝品中雖然也可以添加某些‘酸’,例如:果酸、水楊酸等,但有著嚴格的使用限制和技術要求。”國家藥監局表示,在化妝品中,α-羥基酸及其鹽類和酯類(包括蘋果酸、檸檬酸等果酸)的含量不得超過6.0%,產品pH值不得低于3.5,一定情況下還需在標簽上標明“與防曬化妝品同時使用”;水楊酸的含量則不得超過3.0%。中新網發現,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目前最受歡迎的自刷酸產品,是某款水楊酸棉片,其兩款棉片水楊酸含量分別為0.5%和2%,被視為新手入門產品。在某購物平臺上,該產品價格在50-70元之間,其旗艦店的月銷量在10萬以上。然而,在該商品的評論區內,有買家表示自己使用后出現了過敏情況,對此賣家只支持“包退”。在該商品的頁面詳情中,店家稱:“出現過敏和脫皮都是因為沒有補水保濕。”“每個人的膚質不同,對酸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張女士認為,“即使是化妝品范疇的酸,敏感肌的人也最好不要使用。”醫療刷酸被混淆概念國家藥監局提示,“較高濃度的酸對皮膚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壞作用,可能引發各種不良反應。”但中新網注意到,在不少美妝博主推薦的進階版刷酸攻略中,刷酸產品的酸濃度已經達到了醫療刷酸的標準。以其中一款產品“博樂達”為例,其普通版的水楊酸濃度只有2%,但院線版水楊酸濃度則高達30%,且產品包裝外盒上明確標注了“僅供專業人士使用”。但在部分購物平臺上,一些商家在出售博樂達院線版時不僅附贈配套的刷酸工具,還宣稱新手可實時操作指導,還有人表示可以“來醫院取貨”。但是,“醫院的藥是不可以私下賣到外面去的。”一名醫生告訴中新網,“這是違反規定的。”醫院刷一次要好幾百,自己刷一次只要幾十塊錢;一些教程中還刻意夸大刷酸的功效,仿佛只要一直刷酸,皮膚就能脫胎換骨,換上一副“冷白皮”。這導致不少人熱衷于在家進行醫療刷酸。在這些刷酸者中,不少人在刷酸后出現爆痘、毛孔粗大等現象,無奈在網上求助。而一些人在出現“爛臉”情況后,仍然不肯停下,一遍遍地重復著“刷酸——爛臉——養護——再刷酸”的循環。美妝博主自信滿滿的“只要按照流程來就不會出錯”,被安利者懷抱僥幸的省錢心態,使醫療刷酸與化妝品程度的自刷酸概念逐漸混淆起來。“醫療刷酸確實對痤瘡、粉刺、眼紋等皮膚狀態有改善。”張女士說,但對有的膚質來說,刷酸反而會引起色素沉淀。與其在家拿自己的皮膚做試驗,不如去正規機構向有資質的醫生咨詢,畢竟愛美者更應注意醫療風險。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濃度30%的酸,也敢在家刷?小心爛臉!-水域探索分享心得】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